安承悦读

经济管理案例分析范文(精选11篇)

admin
导读 [3]王少林.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2]喻问琼.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同济大学数学系.微积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经济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第1篇

1、目前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管理理念落后,没有危机意识等等问题,很大一方面的问题是管理部门的空缺。这里所说的管理部门并不只是指企业相关工作的管理构设。这里所说的管理部门,应该要对企业的财务资金运转有一定的管理权,这样能够更好地调控整个企业的发展局面。另外还要针对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危机评估,对于可能面临的问题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运作,有更好的危机应对能力。这是一个关键性的管理部门,但目前很多企业关于这样一个管理部门仍是处于空设的状态。

2、经济管理的创新措施

树立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要被认同,得到支持,人心是很重要的因素。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关心员工的工作和利益,才能更充分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员工进行理性的管理和约束的同时,也要人性化,将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这样能够让员工提高自律性,严格要求自己,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因为这也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另外如今创新的管理理念还有相关的企业核心文化建设。从加强文化建设来将企业的管理理念渗入到员工的工作当中,让员工得到潜移默化,不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让个人和企业共同发展。从而促进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创新管理制度

对于落后的管理制度,我们要进行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制度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因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遇到新问题。这就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制度的创新就是要满足不断发展的经济社会。关于管理制度的创新,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组织结构要根据发展形势作出调整,这样才能够让企业的资源不断得到优化整合。在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下,制定一些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以适应员工和企业的发展,这样才能让企业不断地产生经济效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定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加强内部监管体系建设

“钱”和“权”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该对于管理层和财务部门乃至企业上下都要做好监管工作。企业避免钱权的集中,否则会影响企业的稳定发展。另外对于财务的监管要进行内控,确保财务以及其他各部门能够对于本职工作高度负责。每一项决定要经过多方同意决定,做好相互制衡,避免个人主义而做出错误的决定造成经济损失。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如今已进入科技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让很多企业的管理运作效率得到很大提升,所以在管理上,我们要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信息技术已经是经济全球化的一大特征,这表明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同时也是企业得到不断发展的要求。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在最快最短的时间掌握市场的信息,从而更有效迅速地开展各方面工作,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信息化的管理对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也是更加科学规范。企业内部得到改革提升,以更先进的管理措施进行稳定发展。对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创新也是发展的必然。市场的经济仍然在不断上升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经济格局,我们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革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企业要以更稳定的步伐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要明白经济管理的现状,当中存在哪里制约发展的问题,而本企业是否也出现问题。对于经济管理的创新和发展,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创新的管理下发展,使企业能够在不断挑战中把握机遇,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让企业能够更稳定地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

经济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第2篇

【摘要】企业安全投资行为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企业安全投资是求得企业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本文就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状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企业在安全投资方面的不足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经济学分析

一、引言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投资是为了增加未来产量而放弃目前的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投资是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安全水平,增加产量,获得收益。本文就目前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状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企业在安全投资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安全投资行为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某种定义上来说,安全投资是为了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预防各种事故伤害、消除事故隐患和治理尘毒等有害作业环境的全部费用,包括为了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所支出的费用。安全投资行为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系统安全性,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经营持续顺利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安全投资主要用于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及改善环境三方面。

企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生产力系统,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经济组织系统,为了求得发展,应根据自身素质与收益结构和外部环境条件作出各种选择与判断,开展各种自觉活动,即发生现实的企业行为。企业安全投资行为就是企业作为行为主体对生产经营安全需求和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所作出的现实反应,它是由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安全投资资金主要是从企业更新改造资金中提取,其比率一直为10%至20%,对于矿山、化工等企业则大于20%。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企业获得自主经营权,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安全与健康。企业往往把资金集中于直接生产性投资而忽视安全性投资,甚至是明知会造成严重后果却抱着侥幸的心理。致使安全投资不足,安全措施不力和安全装备严重不足,有的企业对项目中配套的安全卫生设施随意削减。在新建、改建、扩建、引进工程项目时,不按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要求设计、施工,致使安全隐患大大增加,使安全生产出现了不少问题。

当今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在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安全生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如果只是将有限的资源全都投资到生产规模的扩大上,忽视安全投资,那么事故和职业病就会增长,不可避免地要造成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反过来就会降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目前,企业的安全投资不足,安全基础工作薄弱日益成为了我国政府、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安全工作,规范和引导企业主动的安全投资行为、杜绝企业的非理性行为,是我国目前企业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关于我国企业安全投资研究多侧重于安全经济效益、安全投资的决策方法和安全管理体制方面,而忽视了对安全投资活动中最基本、最关键和最富有积极性的因素——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研究,缺乏对企业安全投资行为规律的系统总结。从这点出发,我们有必要借鉴行为科学、经济学、风险学、心理学等理论,从多角度对企业安全投资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增强企业的安全投资意识,调动企业依法进行安全投资的积极性,规范和引导企业安全投资行为。

三、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规范和引导

针对我国企业安全投资不足,安全基础工作薄弱的现状,如何规范我国企业安全投资行为,引导企业理性的安全投资,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对于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改变,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设立的近期目标是尽最大可能规范企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远期目标则是强调企业的内在素质建设,从“心理”上感化企业,使其打消安全投资违规行为的念头,建立引导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长效机制。因此企业的安全投资要从法律和经济这两个角度出发来解决。

1.规范企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建立完善的安全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企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主要表现为“自利性”。针对这样的情况,结合心理学家勒温的研究,本文认为在规范企业安全投资行为时,应当按照“服从”到“内化”的过程,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在这个阶段,应当提高安全监察水平、加大安全执法力度,严厉处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并用,使违规企业的违规投资行为在经济收益、政治前景、社会声誉等方面都得不偿失,从而使投资违规行为的动机得以有效控制。

要建立“规则”层面上的“和谐”社会,必须依靠法律制度。安全立法是强化安全监督监察的重要基础,也是治理企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的重要基础。治理企业安全投资违规行为,在整个安全立法上应突出“严”与“明”,加大安全投资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标准,建立一个立足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法规体系是依法治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起点,它的实现理所当然是目前安全监督管理的中心任务。2.运用经济杠杆来引导企业安全投资行为

(1)安全费用提取制度

企业要建立提取安全费用制度,根据地区和行业的特点,分别确定提取标准,由企业自行提取,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在确定安全投资的计提标准后,国家相关部门应对企业的安全投资资金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防止专款费用挪作他用或低效使用,对专项资金的实际用途、安全投资计划、资金使用效率、生产安全环境改善状况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将企业安全投资的措施落到实处。企业一次性安全投资成本大,不可能把所有的资金都用在安全设施的配置上,所以就要多渠道筹集安全投资资金,如建立风险抵押金制度等。提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用于整治安全隐患和抢险救灾。积极争取国家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国债资金、财政贴息贷款及职工个人交纳安全保证金,征收事故或危害隐患源罚金,建立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工伤保险差别利率制度,用于事故隐患整改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等。

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不能仅仅单从产品的销售额或产量中提取,这就意味着企业产量大经济效益好就应该多提取安全费用,这势必造成大型企业提取过多的安全费用,小型企业提取过少的安全费用的现象。这种安全费用的提取法不考虑企业的安全状况,显然是有所违背安全投资的本意的。所以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应该针对行业、企业的特点建立起安全投资的指标体系,包括企业的规模大小,产品销售额,安全现状评价结论等来确定安全费用提取比例。最后要建立企业安全投资资金的监督机制,依法确保专款专用,建立企业安全生产设施长效投入机制。

(2)风险抵押金制度

安全风险抵押金,在煤矿己经实行。煤矿企业先交一笔风险抵押金放在银行,专款专存。一旦发生了事故,政府用这笔钱抢险救灾。在风险抵押金的约束下,企业自身必须加强对安全保护的重视,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监察成本。借鉴风险制度在保险业及相关领域的实践,在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收取风险抵押金,既是防止企业发生事故的保证金,又是保证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执法的切实可行的措施,能有力地防止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资格后,又对安全法规政策“阳奉阴违”的现象。

实行风险抵押金办法,从准入门槛对企业把关,从制度上建立企业自我约束的违规行为防范机制,有利于强化安全监督,对保障规范企业安全投资行为能起到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但是,安全风险抵押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应有足够的法律依据,应通过立法形式将该办法确定下来。同时,立法要广泛调查听证,以确立一个合理的提取和返还额度。对这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该制度实际上是将企业的权利与义务制度化,安全监察的外部化转化为企业自身管理内部化,制定合理的风险抵押金提取和返还制度对于促进企业安全投资的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3)事故赔偿制度

目前一些企业对发生事故、死几个人不太在乎的原因之一是现有的事故赔偿标准偏低,企业赔得起钱。企业在受收益驱动超负荷生产时,很容易诱发灾难性事故,因此,必须依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参照有关地方已出台的事故赔偿政策及标准,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事故赔偿方面的法规,大幅度提高事故伤亡的赔偿标准。提高事故的赔偿标准,可以增加矿难的经济成本,依法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能激励企业安全投资行为的主动性。企业必须认真执行工伤保险制度,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及时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提高生产安全事故伤亡赔偿标准,建立起自觉保障安全投资、努力减少事故的机制。赔偿标准的提高是希望在提高企业事故成本的前提下,促使企业重视安全投资,真正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

经济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第3篇

[关键词]经济学治安防空理性人假设

犯罪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一如有鼠就有猫、有矛就有盾、有阴就有阳,有犯罪就当有犯罪的应对—即治安防控。如同犯罪研究的多视角一样,治安防控的研究自然也可以是多视角的。在此,我们同样以经济学为视角对其进行分析。

一、理性的治安防控者

同“理性的犯罪人”所暗含的意义相同,“理性的治安防控者”这一表述本身就预示着,“理性人”的假设仍然是我们展开分析的前提;因为既然“经济分析是一种统一的方法,适用于解释全部人类行为”,而治安防控行为并没能逃脱“人类行为”这一范畴.单位、社会和自然人一样,都会趋利避害。那么,作为治安防控的主体——个人或是单位、社会——被假设为“理性的”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治安防控者是理性的,其寓意如同对“理性的犯罪人”对“人是理性最大化者”的假设所暗示的意义——“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即,如果一个人的环境发生变化,而他通过改变其行为就能增加他的满足,那他就会这样去做”的借鉴一样,当我们把“人们”理解或界定为“治安防控者”的时候,就会得出另一个推论,即:治安防控者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如果他的环境发生变化,而他通过防控能增加他的满足,那他就会去防控。

因此,在经济学的意义上,“理性的治安防控者”与“理性的犯罪人”有实质性区别,二者都不过是“理性人”这个“总纲”下具有相对意义的“子目”,表象不同,实质统一;治安防控行为与犯罪行为也没有实质性差别,本质上都是一种经济行为,虽然二者的目的是针锋相对的。

二、防控成本与防控收益

治安防控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活动,这决定了其与其他经济活动一样,成本与收益是两个决定性因素。

1.治安防控成本。治安防控成本指社会为预防犯罪而投入的成本。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治安防控的物质性成本。就像犯罪并不总是“空手套白狼”的活一样,治安防控也不是只说不练的“假把式”,所有的防控措施,即使按照目前公安机关所提的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建设——一定数量的现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有的还可能是巨额资金的投入。这些为预防犯罪所作的物质上的准备,都归入治安防控的物质性成本。

其次,治安防控的精神性成本。治安防控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投入,人们为防控所做的比如思考、规划、计算甚至有些情况下所受的煎熬等等精神性的工作都是一种投入,这些精力、心智等的精神损失当计入治安防控的成本。

再次,治安防控的机会成本。与犯罪的机会成本的寓意相同,治安防控的机会成本意味着人们将资源用于防控而丧失了用于其他方面可能得到的收益。换句话说,治安防控的机会成本的确定“参考”于拥有同样资源投入的另一个经济行为的价值。

最后,治安防控的预期投入成本(也称预期防控成本)。预期防控成本是防控者打算投入的成本或者是能投入的成本,也就是现有资源与被侵害概率的乘积。由于防控者的理性决定了防控者会尽可能的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收益,因而,对预期损失的测度将决定防控成本投入的多少。

2.治安防控收益。治安防控收益是指由于防控成本的投入而避免的损失。这种被避免的损失既包括物质性的,也包括精神性的。相对于物质性收益的容易测度,精神性收益是一笔不容易计量的收入,因此,为分析的简便,仅将治安防控收益限定为物质性收益,而将精神性收益忽略不计,尽管它使社会总福利增加了。转贴于中国论文下

治安防控收益的多寡取决于防控成本避免的损失,而防控成本避免的损失的大小取决于人们的预期损失,也就是现有资源与被侵害概率的乘积。

治安防控所要避免的是未来的损失,也即损失尚未发生;同理,治安防控所要取得的收益也是未来的收益,也即收益尚未得到,因而治安防控的收益实质上是一种预期收益,将防控收益称为预期防控收益似更恰当。

三、防控成本与防控收益之比较分析

由于犯罪者与防控者的“理性”统一性和犯罪行为与防控行为的“经济”统一性,犯罪模型完全可以套用过来用以解释治安防控行为,即:治安防控的预期收益超过其预期成本。为了在使用情境上与犯罪模型区别开来,我们姑且称之为治安防控模型。

治安防控模型对防控行为条件的概括意味着,在治安防控者的“理性”中,当既得利益大于既付代价时防控者才会积极作为。这寓意着:首先,当防控者认为其预期收益大于其预期成本时,防控者将会采取防控措施以阻止不法侵害;并且随着预期收益越大,防控者投入防控资本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其次,当防控者认为其预期收益小于其预期成本时,其投入防控资本的可能性就比较小,而且预期收益越小越不可能进行投资。再次,当犯罪人认为其预期收益相当于其预期成本时,防控者可能对犯罪防控抱无所谓的态度。

由于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都取决于预期损失,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预期损失又取决于侵害发生的概率,因而,侵害几率会对防控者产生激励,也就是说,侵害——比如说被盗——的次数的多少会较价值的多少更能对防控者产生影响,这一点同“概率的改变比刑罚的改变,对于违法行为的数量有更大的影响”是一致的,因为这是“一个人类行为共同的一般性特征”。

治安防控模型还隐示了一个与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及其相关的变量:时限,也就是在多长的时段内去计算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防控措施并不是一次性消费产品,防控者更不会去追求一次性消费,在防控者看来,防控资源发挥作用越长久越好,时间越长,收益越高,成本则相对越低。在同样的防控效果和同样的价格下,一套能正常使用5年的技防产品肯定要比使用3年的销路好,而在同样使用年限的情况下,防控效果和价格是决定防控者是否为此付钱的关键性因素。

参考文献:

经济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第4篇

案例分析

我班龙龙小朋友,他聪明、思维活跃、爱学习、爱干净、爱哭、是个闲不住孩子,并且每天来幼儿园都要掉上几滴眼泪,等他妈妈走后,他会马上笑起来,并在幼儿园一天都玩得非常高兴。

有一天,一个小朋友说龙龙把他推到了。但当我问他是,他就说不是他,是别的小朋友,无论怎么说,他就是不承认,我因为没有看见他拿他没办法,后来又有几个小朋友来告他的状,这引起我的注意,决定对他进行观察。

观察一:

玩完玩具后,小朋友都在收拾玩具,龙龙拿着小椅子,在教室里推来推去,突然看见小朋友捡得一块雪花片玩具放在地上。于是,他抬头看看我,我忙把视线移开。只见他一只脚迈进筐里,使劲在玩具筐里踩,雪花片立时飞溅出来,几脚下去,把雪花片全部踩了出来,他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当小朋友告他的状时,他立刻就说:“老师,不是我,我没踩。”我说:“那是谁踩的”他会指着旁边的小朋友说:“是他。”

观察二:

小朋友在做《找朋友》的游戏,鑫鑫小朋友不小心碰着了他,他抬手就给鑫鑫一巴掌,鑫鑫哭起来,其他小朋友说龙龙打鑫鑫了,而龙龙立刻就会说:“我没打他,是别人打的。”

观察三:

窗台上摆着很多小朋友种植的植物。这天,他跪在小椅子上观看,他顺手拽了一根麦苗,看我没看他,把麦苗塞进暖气罩里,又拽了几根又赛季暖气罩里,被小朋友发现告诉了我。但他还说:“老师,不是我,我没拽。”

观察四:

吃饭时,他把不爱吃的菜放在林林小朋友的碗里,偏偏林林是个厉害的主,就是不让放。这样,俩个人你拿给我,我拿给你,当我看他俩时,龙龙抢先说:“林林往我碗里放菜。”而林林也不甘示弱说:“是龙龙先放到我碗里的。”我说:“老师也看见了,是龙龙先放到林林的碗里的。”他还坚持说不是他先放的。而我严厉地又说了一遍,他竟哭着大声说不是他。

(一)调查与分析:

究竟什么原因引起他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为了遮掩自己的错误到了撒谎的地步。离园时我与他妈妈进行了交谈,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他从小在他爸爸、妈妈身边长大,但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每天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他从小调皮、爱动、脑子转的快。出去玩到处乱跑,奶奶撵不上他,怕他摔倒,就经常吓唬他说:“你再跑让收破烂的给你收走了。”有一天,他跑远了,看不见奶奶了就大声哭起来,正好来了一个骑三轮车的叔叔说要把他送回去,他以为是受破烂的要把他带走,吓得使劲的大哭,晚上睡觉时在梦中还大声得哭。从那以后他就特别的胆小,不敢自己在屋里玩,不敢做危险地事,处处都十分小心。经常缠着大人陪他玩,在家里又非常调皮,经常犯点小错误,爸爸经常批评他,为了逃避批评,由于他的聪明,经常会找一些理由为自己辩解,但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时间听他辩解,有时他能逃避错误。

有一次,在幼儿园发生一件事,我们也发现他很胆小。一次,我带小朋友在户外散步,当走到食堂后面有一蒸汽管子,为了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告诉小朋友们说:“这根蒸汽管子有时会冒出蒸汽,蒸汽很热,能烫着人,很危险。所以,小朋友们在经过这里时,一定要绕过这根蒸汽管子。没想到我刚说完,他就大哭起来,边哭边说:“老师,咱们走吧,别从这里过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害怕。”我说:“没有什么可怕的,你看,小朋友们不都过去了吗?来,老师领着你过去行吗?他勉强答应了,但我感觉他很害怕,过去后,我表扬他不是很勇敢吗?他接着笑了起来说:“老师,我不害怕了。可是,以后每次从这里走,小朋友都不当回事了,但是他每次都要离得很远。通过这件小事,在结合每次犯错误的表现,与他的胆小有很大的关系。可能是犯了错误害怕老师的批评、指责,为了逃避这些,才会出现以上观察中的表现。

孩子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龙龙思维敏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年龄又小、知识经验贫乏,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差,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在做这些事时,他决没想到做这些事情是不对的,小朋友的告状,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为了逃避老师的批评,常常用慌言掩盖自己的行为,使其慢慢养成这些不良习惯。

(二)教育策略与效果:

1、为他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在集体面前揭露他,单独和他谈谈。一方面表示对他错误的理解,提出遇到这样的事情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引导他换位思考,让他知道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让他知道出了问题应该自己承担,不能赖在别人身上。

2、培养勇敢的精神,经常讲一些有关勇敢的故事。善于观察,当他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及时地帮助,鼓励他去战胜困难。对他多进行胆量方面的.训练。比如: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加大大梯的训练量,逐渐锻炼他的胆量。

3、给龙龙母亲般的关爱。让他觉得老师也想妈妈一样关心她,使它具有安全感,减少他心中的压力。另外和他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话愿意与老师交流,。相信老师。老师有时应接纳、理解他的一些行为。

4、给龙龙爸爸的建议,无论多忙,也要抽空多陪陪孩子,以父亲博大的胸怀,男子汉的形象影响孩子,养成敢做敢当的良好习惯。

通过多方面的教育,现在龙龙的胆子大了一些,有时对自己的错误也能勇敢的承认。相信经过家园的配和,龙龙一定会成为一个勇敢的孩子。

(三)、结论:

当孩子有了缺点、犯了错误,我们应用一颗宽容之心、平常心去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他们毕竟是年幼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与生俱来的天真,稚拙与顽皮。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力,老师应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触动孩子的内心体验的教育,最有效的要让他们通过思考,去看清自己缺点,改正错误。

经济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第5篇

印度经济管理分析

摘要:独立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印度实行了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管理模式,但是却偏重于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结果经济增长缓慢。为此,印度进行经济改革,减少政府干预,虽然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混合经济管理模式,但却加速了印度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印度经济 管理 产业链

一、印度混合经济管理模式的形成及特征

按照财产所有制形式,国民经济管理的微观基础为公有制、私有制和公私混合所有制,并由此形成公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私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和公私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管理模式。此外,资源配置方式也

是构成一国经济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一般说来,有何种财产所有制形式。此外,资源配置方式。按照资源配置方式,传统经济模式可以分为计划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模式。由于市场经济内部政府对资源配置过程中干预的形式和程度的不同,于是形成计划管理模式和政策管理模式。

(一)印度混合财产所有制形式及其特征

独立后,印度经济中存在三咱主要财产所有制形式。一是以财产公有制形式为基础的公营经济。它主要是通过把殖民政府财产收归国有、大型私营企业国有化、财政政投资和利用外援兴建公营企业等方式而建立起来的,包括直属_的司局级企业、依据议会通过的有关法令建立等我种组织形式。二是独立前就已存在并主要活跃在农业、零售业、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小型企业、乡村企业和家庭手工业等关系大众基本生活城要领域的财产私有制形式为基础的私有经济。三是主要由城镇企业工人集资建立的工作合作社和农村农民自愿组成的各作社购成的以财产集体所有制形式为基础的全作经济和少量外国资本参与的财产混合所有制为基础的合营经济。

印度混合财产所有制形式颇具特色。一是公营经济比重较低,但地位重要。直到20世纪80末期,公营经济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也只占4/1左右,但由于其在原子能、铁路、邮政、军工、石油天然气、银行金融、粮食储备等战略性领域占

垄断地位,在机器设备制造、电力生产与分配、航空运输、国际贸易等地位极为重要。二是私营经济比重较高,且作用重要。直到1986年,私营经济在全印劳动力就业总数中仍占90%,在全印工业产值中约占70%。活动领域也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农业及相关领域、纺织服装、国内贸易、服务业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可见,私营经济不仅规模较大,而且作用重要。三是政府重视对公营企业的领导与监督。印度许多公营企业实际为政府所有,政府对其主要运用指令性计划和直接控制的方法。在每个五年计划中,对其投资实行行政部门管理方式,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销往何外等均由政府确定;所需原材料由政府供应,财务受同级议会监督,其实为半事业性质的单位。政府与公营企业的关系基本上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四是政府注意对私营经济的指导与控制。在每个计划中政府总是规定其投资规模及其在计划投资中的比例;对其投资领域、投资地点、生产品种、生产数量、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及销售渠道等一系列问题,主要通过许可证法、工业政策等行政法令和经济政策实行控制,并通过价格、信贷、税收等经济手段加以引导,使其为计划规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服务。印度政府既注意对其发展的引导,更重视对其发展的控制。可见,印度经济管理模式既不是纯粹的公营经济形式也不是纯粹的私营经济形式,而是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形式;印度的公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都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二)印度混合资源配置方式及其特征

独立后,印度在构成混合经济的基础上,坚持实行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利用经济计划配置重要生产要素;同时,也不放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注意利用价格、利率等经济杠杆进行资源配置。因此,印度实行了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混合资源配置方式,但更强调政府对市场配置资源行为的干预。一是经济计划配置资源。1950年印度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负责制订全国发展计划;同时,各地方政府要制订地方发展计划,甚至各经济部门也制订部门发展计划,从而形成完整的计划体系。重要的是,全国发展计划需经过议会审查批准,地方发展计划须经地方议会以及国家发展委员会的批准。为加强对经济计划的执行,在印度_内还设立了计划执行部。在每个五年计划文件中,要规定计划期内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包括公私部门、各政府部门和各地方政府的投资额等。印度这种把投资引入所希望的渠道的计划,不同于由市场力量决定资源分配的指导性计划。 二是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独立后,市场机制继续在印度经济发展中起着显著的作用。印度不仅存在商品自由市场和期货市场,而且还存在证券市场,劳动力市场也逐渐得到发展。为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印度注意利用价格、税收、利率、汇率等各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三是政府参与资源配置。在决定政府财政对公营企业的投资数量、投资领域和投资地点等方面,印度政府拥有绝对权力;在限制私营部门的投资领域、投资地点和投资数量等方面,以及利用外国投资方面,对外资的投资地点、投资领域、投资比例等,印度政府也拥有极大的权力;印度政府也会对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加以引导甚至给予一定程度的限制。如印度对关系国计民生的许多产品的价格实行国家控制的管理价格;对农业、小型工业、乡村工业、出口等优先部门按照优惠利率发放贷款,以扶持其发展。

印度实行经济计划、市场机制和政府参与等多种资源配置方式,且颇具特色。一是计划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印度特别强调经济计划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中央和各邦政府内设立的经济计划机构,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政府机构,不仅制订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计划,而且还要制订部门发展计划;经济发展计划不仅要经过各级政府多次讨论,而且在批准前要交社会各界讨论;政府还专门设立经济计划执行机构――计划执行部,以保证计划所规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经济增长指标的实现。二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受到限制。印度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依然受到诸多限制:各邦市场之间还存在某些隔离,完全统一的国内市场还没有真正形成,石油天然气市场完全为公营石油天然气公司垄断;粮食等依然为政府收购,商品市场也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不很健全,发展受到诸多限制,甚至连就业登记所也数量不多;资金市场、资本市场等也不完善,外汇市场甚至不存在。由此可见,印度市场体系尚待完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仍受到极大的限制。三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较大。长期以来,印度政府不仅直接参与资源配置,如对公营部门的投资,而且还利用劳动工资政策、收购价格政策、金融利率政策等等实行间接管理,不仅规定对部分粮食实行收购,而且还要求公营企业购买小型企业的产品;对一些重要的工业品实行管理价格,对重要服务价格也实行政府管理;各银行必须将其吸收存款的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政府核准的债券,必须将放款的相当一部分给予农业、小型企业、乡村工业等政府规定的优先发展行业,对发放给优先部门的贷款必须实行低于通行利率的优惠利率。所以印度的资源配置方式既不是纯粹的计划配置的资源配置方式,也不是纯粹的市场配置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是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并存的混合资源配置方式,但更重视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经济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第6篇

计量经济学经济管理分析

计量经济学已成为经济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计量经济学用计量理论研究数据可靠性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管理者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理论分析对经济管理者优势。

摘 要:计量学和经济学相结合对量值束源量值精度量值的基础理论分析,近几年来,计量对经济管理能力提高,定量分析经济问题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把计量经济学纳入了理论性提高。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理论分析。

一、引言

计量是用数字比对方法科学的理正数字的可靠性,经济活动都用科学有效计量方法进行有效数据统计,用“计量不确度”统一经济数据可靠性,同时告知经济管理者数据统计科学计量,而且对管理者也十分重要。另外,《经济研究》等国内的一些重要经济学市场分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范围更倾向于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及大量运用各种计量经济模型的内容,因此经管类经济管理者都意识到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这也有力地促进了计量经济学知识在经济管理专业的提高。现在,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管理重要部份,在计量经济学基础建设上已经取得了的成绩,在充分肯定计量经济学对管理者也十分重视。在充分肯定计量经济学作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多年的经济活动实践,我们对计量经济学作用的基础建设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二、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管理者科学

(一) 计量经济学内容合理问题,层次明确以及计量专业数学推导的处理问题。由于计量经济学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通常被人们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并根据内容深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从经管类各专业来看,计量经济学,对计量经济学的要求不同,有的以理论方法为主,有的以实际应用为主;且应用的领域、应用的程度、遇到的问题也有差异。目前计量经济学已经形成多专业、多层次、多种要求的格局。但是现在计量经济学的设置、规范。

(二) 方法合理,特别是关于计量经济学运用方法问题,由于计量经济学中存在大量数据矩阵推导,因此一般采用计量基础理论方式,时也增强了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增强了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三)实践环节。理论与应用结合,方法与实例的结合。传统模式“学”与“用”。发现其中在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时缺乏系统性,利用时间序列进行建模时,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可能不满足不相关的假定,但是他们最初并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而直接利用模型的结果进行经济分析。实际上,这些并不是不知道在理论上古典线性回归模型要满足“无自相关”的基本假定,但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往往忽略了对模型基本假定的`各种检验。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如模型中变量选取、模型形式设定以及数据处理等问题。这些都说明培训模式导致“学”与“用”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三、计量经济学的探索

为进一步加强计量经济学,适应经济管理的要求,应当从多方面深化计量经济学模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量经济学目标。本对象为管理学和经济学各专业的普通管理者,使普通管理者管理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够建立和应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经济预测、结构分析和政策模拟评价,具体来说,一是使普通管理者具有扎实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功底,为经济学其他的学习和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提高普通管理者经济计量分析能力和水平。

(二)制定适应满足需求的《计量经济学》体系,解决依据《计量经济学》各层次中的通识性(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部分)与专门性(计量经济学的专门性部分)原则,明确刻画了不同专业《计量经济学》中的重点、难点、基本点,形成了能满足经济管理类管理者需求且具有特色的《计量经济学》体系框架。

(三)计量经济学方法。具体包括:改进开展计量经济学的建设、鼓励大胆运用所学方法分析中国的实际经济问题、针对国内计量经济学中存在的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对象划分不清晰;重方法介绍,能力培养。

四、结束词

总之随着计量经济学研究的不断尝试和探索,用认识范式新视角分析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与决策经济事务前沿科学,《计量经济学》经济管理者必将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宁向阳,刘延康.用认识范式新视角分析计量经济学未来发展趋势统计与决策,.(S)

[2]李南成,张卫东.《计量经济学》综合素质培养.(6)

[3]俞培果,高翔 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12)

[4]王锋 《计量经济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4)

[5]刘芳 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6)

经济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第7篇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立完善合理保障机制

建筑工程实施应该在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的基础上进行,这也是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最大化的体现工程的管理优势。同时建立一个完善合理化的保障机制,让各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监督工人们的施工情况,密切注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转变传统的经济管理观念,建立科学化的经济管理新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提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现如今的建筑工程项目中,一系列的问题又亟待解决,所以建立一个新的经济管理模式,成为至关重要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手段。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节约社会资源,创造一个经济安全的优良环境。

注重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配置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有人时刻进监督检查,但是建筑行业的经济状态又在时刻发生着变化,所以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创新。如果是一味地按照原来的思想模式来解决当下的建筑工程经济问题,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该项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完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资源环境破坏与经济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加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建筑经济的发展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成为建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方面政府应当起规划和引导作用。首先,在建筑工程领域中对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创新节能意识和理念深入人心;其次,在政府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大力推广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从实践中检验效果;最后,经验总结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2]。

经济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第8篇

关键词:微积分;教学方法;专业

应用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发现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素养;不仅是一种科学,而且是一种文化。作为众多教育者中普通的一员,我深深意识到了在培养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的过程中数学教育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那么,下面我将从自身教学经验和所接触到的教学现状等方面去谈一谈三大数学基础理论课之一的微积分课程在经济管理专业中的教学教法。首先,微积分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也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科目的考查内容之一,其所占比重也是最大的。其次,在经济管理领域微积分课程所研究的理论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那么为了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好这门抽象的课程,下文将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和目前教学现状,从以下几点给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突出重难点

在首次课堂教学时向学生简要地介绍微积分这门课程,要让学生明白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整个教学内容的主线———研究函数的微分、积分及相关方程等问题。因为大家在中学数学阶段已经学习过函数、导数、简单的积分等内容,所以可以从这些点入手帮助学生很轻松地打开学习的大门,并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入课堂,因为他们会想这些新的内容与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点会有哪些异同?同时我还强调学生要通过应用将这门抽象的课程变得形象化,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夯实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持之以恒,因为微积分这门课程教学一般会贯穿整个学年。在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住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我制定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顺序是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简介。虽然每一年的微积分教学顺序是保持不变的,但教学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每一年我都会参考最新颁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考试大纲”和“经济管理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做到与时俱进。从函数出发引出极限与连续,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接受理解。由导数的变形得到“微分”的内容,并进一步给出微分中值定理,最后通过应用的讲解,让学生对“微分”这一块内容有了系统的了解。根据对导数逆运算的思考,引出不定积分,再由实例的求解给出定积分,通过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因此采用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积分”的内容有所认知和了解,并通过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体会其的重要性。最后,在学生掌握微分学和积分学的基础上,进行剩余内容的教授———其中,采用类比、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去教授多元函数微积分这一块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并归纳出多元函数在概念、偏导数与全微分、复合函数与隐函数微分法、极值与最值、二重积分等方面与一元函数的异同,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这部分的要点;由中学的数列知识引出“级数”的概念,然后分类介绍常数项级数、正项级数、任意项级数、幂级数等内容,并给出其在经济应用中的经典案例,可以让学生与自己所学的相关专业相联系,达到强化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对于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来说,从概念入手,让学生先从表象理解这类抽象方程的构成,然后重点讲解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和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让学生体会微分学在其中的应用,最后再补充给出方程在经济学中的简单应用,掌握如何用方程去建立对应数学模型的理论思想,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整个学年的教学进程由简入繁、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这样可以连贯流畅地突显出这门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突破并掌握其中的重难点,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我会在教材内容的基础加以其他相关教学资源(比如MOOC、微课等),使教学方法多元化、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并同时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会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学习资源,使他们能够接触到一些教材以外的内容。在每次授课之前,我都会给学生下达预习通知,要求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让其带着问题走入课堂进行听课,以便于课上快速接受;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我会采取多媒体和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穿插数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微积分不是想象中那么枯燥无味,并在详细讲解完概念、性质、定理等之后,通过例题应用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可以提高掌握新知识的效率;在课下,我会布置多种多样的教学任务,并且要求学生做好复习工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高效地巩固已学的知识点,又可以为下次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这种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轻松地接受新内容,而且可以实现前后内容的融会贯通,轻松掌握重难点。

三、习题练习的层层深入

微积分身为一门数学类课程,与之配套的习题是不可或缺的。我采用以下形式给出不同类型难度的习题:一是当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这部分习题全是定义和定理的直接应用,没有太大的难度,与期末考试内容相近,可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达到及时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布置之后采取抽查的形式及时批改作业,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会在下次课上进行讲解。二是自选习题作业,因为整个教授学生群体的个人数学水平都参差不齐,所以我会布置一些有难度的习题,供学生选择性去作答。对于这种做法,肯定有人会有一个疑问———是不是只有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才会去做题?其实不然,与此同时我建立了相关的奖励制度,并建议各班成立学习小组,使得每一位同学都加入到了难题的思考中,因此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这样不仅进一步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养成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当然对于这些题目,我会在线下通过如微信或QQ等平台对有问题的习题向学生进行讲解。三是考研题目,在结束每章内容授课之后,我都会进行一次复习,和学生一起归纳出主要知识点的框架图,进而引入相关考研真题。这些题目大多较难,在讲解之前,我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其自行尝试完成。这样既能锻炼数学能力,又能发散思维,并且让学生提前与考研数学内容接触,深受学生的欢迎,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如果学生解答出来,那么大家彼此交流做题思路方法,寻求确定一个最优解;如果学生没有解答出来,那么我会给予一定的提示,引导做题,让其在求索结果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强调知识在经济管理类中的实际应用

如果光有枯燥的理论教学,却没有与之相关的应用举例很显然是远远不行的。因此,在讲透微积分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举例给出与经管专业相联系的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学习微积分的兴趣和应用微积分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利用导数可以解决“边际”和“弹性”问题;无穷级数应用于“商业银行通过存贷款业务创造货币”和“劳资合同问题”等案例;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在价格调整模型、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索洛经济增长模型、存款模型等当中的应用。最后,学生不仅会发现微积分在经管专业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更加意识到微积分不是孤立存在的,从而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为将来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结语与展望

微积分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数学基础课和考研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及专业应用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配套的教学教法和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当然,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拘泥成法,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逐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中经济管理实际的微积分教学内容的体系。具体来说,我们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思想,将互联网和多媒体等对现代教学影响的技术手段融入传统的教学手段,达到相互结合、取长补短的目的,并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做到因材施教,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龚德恩,范培华.微积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

[2]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经济管理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www.edu.cn,2006.4.

[3]同济大学数学系.微积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

[4]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试研究院.考研数学微积分专项辅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12.

经济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第9篇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长期受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使得项目管理水平还在较低的层次上,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以下现状对建筑项目的管理水平做出了分析。我国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管理模式不合理现象,是以行政措施来代替科学的管理方法,这在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中表现较为明显。在工期制定方面表现的总体规划不够重视,所做的中国管理信息化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8月第20卷第15期Aug.,Vol.20,No.15110计划不符合实际,主要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制定出的工期方案。在管理控制方面表现为企业内部没有对管理模式做出足够的重视,缺少完整的控制体系。对检查出现问题的结果方面没有做出系统的分析计算,对事前和事中控制没有做出足够的重视。在材料购买方面建筑企业使用大批量集中采购的方式联系供应商,没有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式的采购方式缺乏灵活性,从而增加了采购的成本[1]。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影响因素

.1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人才

一个行业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不能缺少的,那就是人才,当然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整个过程,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是需要人才的。在一个工程开工前、开工时、开工后,都需要这种人才的配置,开工前需要设计人才、材料采购管理人才等等;开工时需要项目监督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等;开工后需要经营管理人才、售后服务人才等等。

.2原材料控制管理

建筑当然离不开原材料,原材料的好坏最直接的影响建筑体的好坏,一个建筑体无论设计得再好看,如果选择的材料是劣质的,那么这个建筑也是劣质的、腐朽的。原材料的选购、运输、管理、使用是需要严格把关的。

.3质量保证

质量是检验建筑的唯一标准。建筑的质量问题直接影响了它的销量问题,销量问题也就影响到了经济问题,同时,质量问题还关系着入住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所以质量无论是在道德层面,还是在商家的经济利益层面,在建筑工程方面,质量都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

.4费用控制

说到经济,人们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钱”,诚然“钱”是最能与经济挂钩的一个物体。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费用也是相关负责人需要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能在最低的成本费用的情况下,完成优质的建筑;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该项工程,因为时间花费的越长,那么需要的资金费用也就越多。

经济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第10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理论知识;研究探讨;经济管理类课程

长久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都较为单一与滞后,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期末考试作为主要的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但伴随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新的教学形势需要,也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对于经济管理类课程而言,必须进行教学改革,而案例教学法这种开放式的动态教学方式的应用,正好可以满足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经济管理类课程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

受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条件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都较为单一,伴随时代的发展其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也愈发凸显了出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经济管理类课程原本就理论性较强,因此当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内容设计缺乏新意的时候,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当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时候,学习效果自然不高。此外,由于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无法与实际很好地结合,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一种所学课程与现实脱节的认识,进而对所学课程的有效性或有用性产生怀疑,甚至对学科降低了认同感。其次,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双向交流,这无疑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却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激发。再次,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对于大部分的学生而言,他们对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普遍缺乏直接、真切的体验与感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较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很少有主动去查询、学习以及研究课堂所学知识相关书籍或资料,自然也就无法对经济类管理课程所要求掌握的概念、理论等产生深入的理解,也就更加谈不上如何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对经济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予以解释和解决。最后,忽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需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更需要让学生多进行创新实践,但现行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机会太少,更没有办法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创新实践活动的时间与空间。

二、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类课程中的作用体现

首先,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升教师业务能力。要想运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教师需要认真挑选案例和准备案例,一方面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应对学生提问的随机应变能力。而为了满足上述两点,教师除了要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精深,还需要同时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这些都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持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其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学习型社会,自主学习是对人们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行去查询案例相关资料,通过独自探索或小组合作探索的方式对案例展开分析与判断,并积极从中寻找多种答案,当反复进行此过程后,学生自然而然也就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最后,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动态教学方式,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运用各种理论知识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还能有效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一)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中心

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应当是案例教学的中心,教师要尤为注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能仅出于让课堂讲解更富有趣味性或者生动性而引用案例。案例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而学生坐在下面听,应当注意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案例的提问、思考、分析、解决、发散、总结归纳等案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有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制作这个过程中来。通过案例教学的多重刺激,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基本训练,但是提出问题以及总结归纳能力并未能取得较好的提升效果,何况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还要受对案例理解程度的影响。而让学生参与到案例制作中来,亲自经历案例的产生以及发展过程,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案例的理解程度。

(二)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心

在案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案例进行研读和拓展,巧妙地将学生所学习到的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使案例在教学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一个好的案例既是对现实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同时又在其中加入了合理的理论假设。因此在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尝试解答案例中所提出的问题,再逐步放松案例中的理论假设以便案例更接近现实,然后教师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学生提出疑问,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予以训练的目的。比如可以围绕下列问题开展交流讨论:案例中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唯一可行的最佳方案吗?其中是否有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被忽视了?是否还能够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在整个交流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好协调以及控制讨论进程的角色,不轻易给出方向性、结论性的意见。

(三)总结是案例教学的目的

教学总结对于案例教学而言至关重要,是案例教学的决定性环节和最终环节,是案例教学开展的目的。在这个阶段,教师既可以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对学生的交流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一一予以点评,指出这些交流讨论结果的长处和不足之处。这个阶段需要将案例中包含的理论明确揭示出来,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所交流讨论的内容,并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有所收获,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本课程的兴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将经济管理类课程中刻板的内容有效转化为学生分析交流讨论的过程,以启发或引导学生关注某一具体事件,将学生引入经济管理实践的现实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管理问题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文章从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中心、讨论是案例教学的重心、总结是案例教学的目的等三个方面探究了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借此给予其他教师一定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万猛,李晓辉.问解案例教学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4.

[2]喻问琼.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3]王少林.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

[4]刘建新,卢厚清.案例教学法的起源、特点与应用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经济管理案例分析范文 第11篇

第一条为规范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优化科技经费配置,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以下简称项目经费)是指用于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经费,包括省级财政资助经费和其他渠道来源的经费。

第三条项目经费的管理坚持优化配置、专款专用、讲求效益、加强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项目经费的管理实行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全成本核算,并建立与项目申请、立项资助、项目实施、检查评估、结题验收、追踪问效等相适应的项目经费管理模式。

第二章项目经费安排及使用

第五条项目经费的安排坚持突出重点、竞争择优、分类配置和目标管理的原则,重点支持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能够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自主创新活动,提高省级财政资助经费的引导和整合作用。

第六条省级财政资助经费的配置方式以定额补助为主,积极探索配套经费、事后补助、奖励经费、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多种配置方式。

第七条项目经费是指项目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技术引进费、差旅费、会议费、知识产权保护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人员费,指直接参加项目研究开发人员支出的工资性费用。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有人员事业费拨款的,由其所在单位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从人员事业费中及时足额支付给项目组,并按规定在项目经费预算的相关科目中列示,不得在财政资助的项目经费中重复列支。

设备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样品、样机购置费及设备试制费。

能源材料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等费用。

试验外协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租赁费用、带料外加工费用及委托外单位或合作单位进行的试验、加工、测试等费用。

技术引进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购买专有技术、技术成果等费用。

差旅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调研、考察、现场试验等工作的交通、住宿等费用。

会议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组织召开的与项目研究有关的专题技术、学术会议的费用。

知识产权保护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申请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所发生的费用。

管理费,指项目承担单位为组织管理项目而支出的各项费用。包括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使用费或折旧、直接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支出。管理费占项目经费总预算的比例原则不超过5%,特殊情况根据项目实施内容及承担单位的性质核定。

其他相关费,指除上述费用之外与项目研究开发有关的其他费用。

第三章项目经费预算申报与核批

第八条项目申报单位按有关要求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时,应当编制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

第九条项目经费预算包括经费来源预算和经费支出预算。经费来源预算包括用于同一项目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经费支出预算包括与项目研究开发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项目经费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十条项目申报单位科技主管部门应对项目申报单位申报的项目经费预算进行审核,并签署书面审核意见。

第十一条根据项目立项程序,在项目组织遴选过程中,由省科技厅或受省科技厅委托的管理机构,组织有关专家或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经费预算评审。

第十二条经费预算评审的主要内容:

(一)综合评审经费预算与项目研究目标的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与国家政策的相符性等;

(二)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单位性质,对项目经费预算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项目所需经费的总量以及各支出科目的合理性,重点对申请省级财政资助的经费预算进行审查,提出调整意见或建议。

第十三条经费预算评审采取合并式评审和分离式评审两种方式进行,以合并式评审为主。

合并式评审是指项目可行性论证与经费预算评审合并进行的评审方式;在项目可行性论证专家组中应当有2名财务专家。

分离式评审是指项目可行性论证与经费预算评审分开进行的评审方式;在项目可行性论证后,组织评审专家组对项目经费预算单独进行评审,评审专家组由3名财务专家、1名管理专家和参加过项目可行性论证的1名技术专家组成。

第十四条经费预算评审专家(专家组)提出的经费安排意见,作为省科技厅安排立项项目定额资助经费的参考依据。

第十五条根据项目立项程序,在报厅长会议审定(审议)的综合立项议案中,由省科技厅计划综合管理部门提出项目经费资助额度建议。

第十六条厅长会议审定(审议)的项目经费预算,经会签或报批等程序后,正式下达项目经费预算批复。

第十七条经批准的项目经费预算不作调整。因客观原因确需对项目经费预算进行调整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书面调整申请,经科技主管部门同意,报省科技厅分管计划部门审查,省科技厅计划综合管理部门审核,并经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对经费预算进行调整。

第十八条根据批复的项目经费预算,由省科技厅分管计划部门参考经费预算评审意见确定项目任务书中经费预算的有关内容。

第十九条项目任务书签定后,由省科技厅按规定程序拨付或商请省级财政部门拨付项目经费至项目承担单位。

第四章项目经费预算执行与评估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和项目任务书的要求,严格执行项目经费预算,落实约定的项目匹配经费。项目经费实行单独核算管理,并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加强对项目的成本核算,对跨年度的项目,应当保持其核算对象、核算口径的连续一致,发生重大调整时应加以说明。

第二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的科技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对项目经费的执行情况和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向省科技厅报送相关检查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有关要求于每年11月30日前向省科技厅报送项目执行情况时,应当反映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第二十三条项目执行过程中,省科技厅对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中期检查评估。主要采用定期检查和专项审计两种方式:

(一)定期检查。每年由省科技厅组织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时,在评估组中设1名财务专家,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一并进行检查。

(二)专项审计。需专项审计的项目,由省科技厅组织或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第二十四条中期检查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经费落实情况:主要考查省级财政资助经费是否及时拨付,其他经费是否及时到位;

(二)实际支出情况:主要考查支出的合理性、合规性和相关性;

(三)财务信息质量:主要考查财务信息的合规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财务管理状况:主要考查财务制度的健全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十五条在研项目的年度结余经费,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通过验收的项目,省级财政资助经费的结余超过5万元的,经省科技厅批准后,方可用于补助项目承担单位科研事业发展的支出。

第二十六条终止实施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项目经费审计报告,将结余或被挪用的省级财政资助经费退回省科技厅,形成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置。

第五章项目经费决算及问效

第二十七条项目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资产,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管理。

第二十八条项目申请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提交项目经费决算报告,重大项目应当提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项目经费审计报告。

第二十九条项目经费决算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任务书下达的经费预算情况,若调整经费预算的,应当附相应的证明材料;

(二)项目经费收支情况;

(三)项目经费决算表;

(四)项目原定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

第三十条项目经费的管理及使用情况,将作为对项目承担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项目通过验收后,应当对项目的执行成效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进行问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