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承悦读

太原抗疫新闻稿范文(合集4篇)

admin
导读 “请提前准备好二维码有序进行核酸检测,请保持好间距。”“请出示临时出入证为您登记……”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进入街道社区,他们化身“大白”或是“红马甲”,日夜值守、冲锋陷阵,关爱困难群体,组建爱心车队,协助做好疫情防控的补位工作,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太原抗疫新闻稿范文 第1篇

“请提前准备好二维码有序进行核酸检测,请保持好间距。”“请出示临时出入证为您登记……”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进入街道社区,他们化身“大白”或是“红马甲”,日夜值守、冲锋陷阵,关爱困难群体,组建爱心车队,协助做好疫情防控的补位工作,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我的家,我来守!”“我的城,我来守!”面对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敌人”,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青年迅速行动起来,投入抗疫志愿服务中。从8月25日起至9月13日,成都志愿者服务平台——“文明兴蓉”共招募志愿者42万余人次,开展抗疫志愿服务活动万余场,累计服务时长近217万小时。他们用点滴奉献汇聚成这座城市抗疫的文明暖流,激荡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爱心食堂

为独居老人送餐

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每一位有需要的独居老年人,准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成为需要关注的问题。

从9月1日起,天府社创中心在严格落实防疫政策的前提下启动助老餐服务。因为疫情防控,全市静态管理,老人们不能自己来食堂吃饭,为了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得方便、吃得放心,食堂就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

“因为用餐的一般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所以菜要多煮一下,食材搭配保留原汁,口感清淡一点。每天都是两荤两素,一周食谱不重样,老人们在家就能享受这顿免费午餐。”天府社创中心公益助老餐厅妥妥饭堂朱店长说。

“刘阿姨,饭到了,少盐少油,到门口取一下哦。”上午11点多,朱店长把餐送到了成华区建兴路小区的门口,由于外来人员不能进,只好联系88岁的刘阿姨去门口领取。刘阿姨有糖尿病、高血压,医生让她少吃盐少吃油少吃糖,刘阿姨独居在家,吃饭会很麻烦,跳蹬河街道建兴路社区便第一时间安排刘阿姨参加助老餐活动。刘阿姨无伴无子女,自己做饭成了难题。“以前我一个人在家煮饭挺麻烦的,现在方便多了,感谢感谢。”刘阿姨说。

刘阿姨的定制午餐,来自天府社创中心公益助老餐厅妥妥饭堂的中央厨房。在过去的10多天里,妥妥饭堂还尝试根据老人身体情况开起了“小灶”,提供“糖餐”“三高餐”等精细化餐食服务。在成华区跳蹬河街道的支持下,以天府社创中心为轴心点,将周边的建兴路社区、杉板桥社区紧密沟通,同社区网格员、小区物业一道,将午餐送到老人们手里。

“志愿者这么晚了还帮我买药,谢谢了!”深夜23点53分,温江区西贵堂小区业主微信群里,一位业主发出这样的感谢,“职责所在”是志愿者们回复的内容;美茵河谷小区合唱团的陈婆婆给志愿者小李发了足足200字的感谢话语,占了大半个手机屏幕;在得知融锦城小区6栋的杨奶奶缺少生活用品时,特殊群体保障组迅速送达物资……这些温馨的画面一个个出现在我们的故事中。

在正宗家园小区上门走访的过程中,社工发现残疾人梅阿姨家的电灯坏了,便联系了电工师傅,老人家里电线混乱有安全隐患,及时处理了;王叔叔急需清热抗病毒冲剂等药品,志愿者马上将药品送上门……

很多志愿者加入“守望者”队伍行列中,参与到保障老年人及残疾人群日常生活的爱心接力之中,为一个个行动不便且不会使用网络和手机的特殊群体,建立起“点对点”的帮助。

爱心专车

时刻接送一线防疫人员

为满足一线防疫人员的出行需求,9月1日,多家网约车平台再次组建爱心车队,推出“抗疫爱心专车”项目,免费接送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及社区工作人员。

记者了解到,退役军人瞿祥劲师傅、成都最美志愿者张桂容师傅等人在第一时间组建起爱心车队,仅一个小时,报名人数就超过了100人。

9月2日开始,该爱心车队与高新区、锦江区牛市口街道等地完成志愿服务需求对接,为该地区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专车接送服务。“车队的主要工作是保障医护人员出行、医疗物资和保障物资运输、核酸样本转运等,在大成都范围内服务。”医疗保障队队长刘彬告诉记者。

张浩是曹操出行爱心车队的一名司机。9月3日凌晨,由于成都下雨、降温,他经常一趟车拉好几个点位的医护人员。张浩说:“大家都不容易,我一定要把他们都安全护送回家。”

谭向勇师傅是首次参加“抗疫爱心专车”项目,对于凌晨接送一线防疫人员这件事,谭师傅说:“成都是我的家,能够为防疫作贡献是我的荣幸,而且不止我一个人,那么多人都在为保卫家园努力,我这点辛苦算什么。”周女士是成华区的核酸采样人员,9月2日晚上她未能打到车,在经过数小时的疲劳工作之后,乘坐免费的爱心专车回家让她欣喜,也让她感受到了城市的温暖。

记者了解到,9月6日,成都市网约车平台及租赁公司迅速组建起一支2000人的应急保障爱心车队,就地参与志愿服务,承担起接送医护人员和核酸样本的运送工作。在这当中,还有一支150余辆车组成的“追阳车队”,24小时待命,专门负责运送阳性确诊病例到隔离点,累计完成各类防疫运输任务1000余次。

太原抗疫新闻稿范文 第2篇

在全面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一些老旧小区由于人口众多、小区环境复杂、设施老旧、缺乏物业管理成为了此次防疫的薄弱环节,在防疫阻击的关键时期,有一群特殊的“战士”,于危急时刻站了出来、顶了上去,冲在疫情防控前线,坚守社区基层一线,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安全。何振华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份子,疫情期间“三无”小区的“站岗人”。

有一种力量叫“初心如磐”

“我的同事和我的战友都奋战在一线,我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一名退伍军人,我要做我力所能及的事。”何振华是天水市秦州区中城街道重新街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名志愿者,在自行居家隔离14天,身体无症状以后,他主动请缨,在重新街“三无”小区的值勤卡点上站起了岗。何振华所在的重新街居民小区有7栋楼,300多户,小区基础设施陈旧老化,房屋出租户多,人员流动性大,防疫意识淡薄,管理压力不小,而像何振华这样退役军人志愿者的加入无疑成为了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臂膀。连日来,何振华胸戴党徽,佩戴疫情督查红袖章,动员大家积极响应和配合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劝导群众不外出、不聚餐,引导业主不传谣、不信谣。起早贪黑开展入户宣传、信息登记、体温测量等基础性工作,组织人员对小区的一些卫生防疫死角进行排摸消毒,建立快递寄取制度,合理快递寄取流程,有力防止了人员聚集行为的发生。在何振华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防疫志愿队伍,汇聚了一股强大的联防联控力量,守护住了小区的每家每户。

有一种责任叫“使命在肩”

“肯定也有不理解配合的群众,有时我们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给他们讲道理,但在有些情况下,即使是争得面红耳赤,规矩不能破、底线不能碰。肩上的责任不允许我们出错,不行就是不行。”说这话时何振华有些激动,从他质朴的脸颊上也隐约能看出受过的一丝丝委屈,但看到更多的是责任担当。“三无”小区有很大一部分居民防疫意识薄弱,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喜欢外出遛弯、聚集打牌、不戴口罩,遇到这种情况何振华总是仔细耐心劝说、细心引导教育、贴心分发口罩,也时常会招来白眼和冷嘲热讽,但何振华凭借着多年部队生活养成的顽强意志,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宣传防疫知识、纠正陋习偏见,渐渐打动大家被何振华的真诚所打动,邻里之间的关系也随着走访巡逻次数的增加变得越来越亲切,小区居民不仅做到了没事不出门、出门人人戴口,有的居民还完成了角色转变,从被监督对象变成了志愿者,积极监督废弃口罩的处理,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避免了二手口罩回流市场的风险。同时,他还积极发挥“白细胞”作用,通过志愿工作中的卡口盘问和入户走访,采集社会治安、群众纠纷和民生服务信息,为街道社区在疫情期间的正确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参考。

有一种情怀叫“任劳任怨”

“小区是我家,防控靠大家!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一线人手告急,需要大家的参与,保卫家园我们义不容辞。”在这份热心和赤忱背后是何振华的牺牲和付出,中午人流量大、进出人员多,必须细心登记排查,值勤任务较为繁重,何振华时常忙的一口热饭都吃不上,大多数时间是吃泡面裹腹。有时遇到突发情况,更是忙至深夜才能缓口气,2月13日晚8时,他刚泡好一碗方便面正准备吃时,就有居民反映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听闻消息,他赶忙放下手中的方便面,就匆匆和同伴赶到现场,在对该名流浪人员进行了情况排查和体温检测后,他又及时通知了辖区派出所、社区负责同志,随后他又冒着严寒与社区工作人员一道将该名流浪人员送到救助站。一切安置妥当,返回值勤点时已经是晚上10点,当他看到值勤点上那碗已经冰冷的泡面时,才想起早已饿的咕咕响的肚子。打好防控疫情人民战争的主战场在社区村组,主力军正是许多像何振华一样的退役老兵,他们在关键时期的挺身而出和义不容辞,换来了社区防控阵地的固若金汤。

太原抗疫新闻稿范文 第3篇

20__年的春节,少了几分人气,多了几分冷清,但在____却有着一名散发着党性光辉的逆行者,他就是____的文书—____。在家中,他是家里的主心骨;在村里,他是人人夸奖的好文书;在村容村貌整治中,他是优秀的指挥着;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他是领路人;在疫情防控面前,他是最帅的逆行者。

在过去的20__年,____回响着挖掘机的轰轰声响,位于山沟里的____存在着大量建于几十年前的老旧危房,这些农村老旧房屋长期闲置,既影响村容村貌又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____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从____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整治,全面启动拆临拆危、人居环境改善工作。

虽然春节因为疫情使得节日气氛冷淡,但外出归家人员却感受到了自己家乡的变化,道路整洁了、危房变少了、原来随处乱对的草堆、粪堆不见了,有的是整洁的道路,有序的柴堆、草堆和粪堆,环境变的都快和城里比肩了。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一切变化,____在背后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同村组干部商量拆哪间危房、作哪户群众工作,如何安排机械等等工作,多少个夜晚忙到夜里一两点,吃睡在村委,几过家门而不入。这样的努力,____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拆除危旧房屋601间。拆除前期,____分成四个片区,由片区书记和各小组长挨家挨户开展前期摸排、登记和界定,掌握实际危旧房屋数量并形成台账。同时通过广播、入户、告知书等方式宣传拆临拆危的重要意义。

拆除过程中,他作为片长,坚持“一户一宅、危房必拆”原则,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思路,主动带头拆除自家危旧房屋,并积极做好近亲属危房拆除工作。针对“拆危”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矛盾纠纷和重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宣传、邻里调解、亲属帮劝等措施,做通群众思想工作。

拆除后将拆除的土墙和废弃物将进行分类处置,因地制宜,打造各家门前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切实改善村内人居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外面一进入杨家村内,你会看到几十间大棚正在拔地而起,它们背后也有着____努力的身影。____口人,但外出打工人口居多,每年留守在村的多为老人、儿童。又因为自身原因,全村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增收途径少、务工地点少。为了解决____产业基础设施薄弱、村民增收途径少等问题,____多方努力为____带来了产业、带来了希望,引进了姬松茸种植基地。这背后是村民土地流转、种植基地工人安置、大棚搭建等多项工作。为了解决大棚占地问题,____多次和村组干部考察,最后确定了瓦窑小组的农户稻田为基地,他同村小组长多次上门为农户讲政策、普及大棚建设对自身创收意义,最终得到所有农户的理解。20__年的十月,____顶着烈日,带领群众、村组干部测量土地,对有问题的土地多次测量,直到群众满意,没有闹出一起纠纷,128亩土地成功流转,成为了杨家的产业基地。

产业基地用地解决了,但搭建大棚的工人住房、办公基地又成了问题,但____独具慧眼,他发现瓦窑小组原来闲置的的小学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他联系大棚基地负责人、村组长一起商量,把荒废学校改建成了办公楼、宿舍,既解决了荒废学校问题,又解决了办公用地,还帮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可谓一举三得,得到了多方认可。

现在大棚基地建设已走上了正规,大棚搭建、腐殖土运输、农户承包已按部就班,相信不要多久就可以为村集体、群众带来收入。这一切离不开____在背后的默默努力。

20__年大家印象深刻的是影响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在这场疫情防控战斗中,____是最帅的逆行者,由于他的带领,____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战,全村未出现一例感染者,保护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大年初二,大家还沉浸着春节的欢乐,但____全体村组干部已经走上了抗疫前线。____指挥有度,外出务工人口排查登记、接触者隔离、设卡检查、隔离人员观测检查等等,都有序进行。

防控期间,他带头坚守岗位,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制定防控措施,深入群众做思想工作,及时上报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带领村干部、小组长,挨家挨户发放张贴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并展开地毯式排查,及时了解常住人口、务工返乡人员、在外读书学生以及走亲访友情况,不留一户及时排查出武汉归家人员、接触者,及时隔离。组织村里做好监测、消毒、卫生治理等工作,甚至半夜前往新发现接触着测量体温、登记信息上报等工作。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为杨家打赢这次疫情防控奠定了牢固基础,有效诠释了一名_员的初心和使命,赢得了广大村民的好评。

太原抗疫新闻稿范文 第4篇

20__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来势汹汹,打得所有人措手不及,军人出动、医生救急,举国上下人民无不贡献着自己的微弱力量,全力以赴,为早日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阻击战。还有这么一群人,以自己坚定的信念守护着群众的安全,守护着城市的稳定,他们是基层干部,也是一线人员,他们没有齐全的防护措施,仅靠着一层薄薄的口罩,却冲锋在前,排查疫情防控隐患,心系群众,开展思想动员工作。__,__街道一名普通的副股级干部,是众多“他们”中的一员。他平凡,却闪耀着逆行者们坚韧的背影。

一、事态紧急,勇担防控重任

1月____日,疫情突然来袭,____街道紧急部署防疫工作重要事项。辖区____村驻村领导临时不在、原驻村组长也因工作调动,导致该村疫情防控工作无人指挥。____被临时任命为代组长全权负责指挥工作,确保疫情防控顺利开展。他说:“____村原就是我的驻村点,工作部署落实迅速一点,疫情扩散的风险就少一分,群众就更加安全。”接手工作后,他立即组织__村召开紧急部署会议,强调疫情是当前的首要工作,并根据__村实际,做好分工,确定入户排查、出租房、企业、周转房等特殊场所的排查、宗教场所排查等重点工作,制定《____村防疫工作入户排查表》《疫情防控人员分工表》,立即投入到全面排查工作中。

事发突然,医疗物资不出意外出现了极度匮乏的情况,当所有人为检测体温的额温枪购置不到而焦急时,____通过多方探寻,终于找到了一批红外线额温枪,为辖区各村居解决了燃眉之急。之后,他又购置了__双医用手套,为一线干部冲锋陷阵略尽绵薄之力。

二、细心排查,绝不错漏异常

1月____日起,____挨家挨户入户查看,除了登记外来鄂籍人员信息、查看与鄂籍人员接触史以外,对于不理解事态严重性的群众,他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告知群众当前疫情形势,提醒群众做好自身防护。“有问题找政府,有问题找我们”是他常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此外,抱着绝不漏查一户的原则,他不忘对村里的企业、周转房、出租房进行排查,并对辖区管辖重难点的八个宗教场所做好部署,逐一通知各宗教场所联系人,要求其停止所有活动、关闭场所。大年三十晚,在家吃完团圆饭后,还是放心不下的他又出门去__村看一看,再次核实所有宗教场所是否都已关闭,就这样,他带着新婚妻子过了一个别样浪漫的除夕。

1月____日,全国疫情形势愈发严重,____召集村干部商讨决定____村实施24小时半封闭式管理,封锁村里除主路口外的其他次要路口,设立__个主卡口,对每位进出人员实行登记管理,坚守“六个一”原则。考虑到留温租客的出行,他特别制作临时通行证,方便其出入。同时,做好出租房的暂时封闭工作。对于村里出现的居家隔离观测对象,他始终记挂,每天两次陪同医护人员上门测量体温,紧急时刻,亲自为隔离对象购买生活必需品,确保居家观测对象能安心留家隔离观察。

三、冲锋陷阵,坚守隔离使命

2月__日,是____坚守一线岗位的第____天。这天,他得知了自己即将成为人父的喜讯,同时,也接到了值守____商务宾馆集中观测点的任务。身为党员干部的他丝毫没有犹豫,整理交接好__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后,他给妻子发了告知微信,义无反顾,冲到了防控的最前线,开始打防疫工作中最大的一场硬仗。

接到任务后,____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核对房间数量,提早将隔离观测对象与酒店房号一一对应,检查酒店设备,还贴心为年幼的观测对象准备玩具、图书,只为得到对象的支持与配合。为了防止交叉感染,让观测对象吃上热乎的饭菜,他和两位同事化身外卖员,一户一户地送上一日三餐,而在送餐工作完成后,他们自己的饭菜却已经凉透。

现在,____仍值守在集中观测隔离点,每天,仍旧有新的观测对象入驻,有解除隔离对象的离开,变动的是疫情指数,不变的是他不懈的坚守。他相信,在坚守之后,终会迎来疫情的拐点,迎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那天。